登记队伍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时间:2022-10-28 15:52
来源:中国不动产官微
保存: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不动产登记人员队伍,是顺利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根本保证。一直以来,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不动产登记队伍建设,并把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专门研究部署,常态化推进。2022年8月15日,自然资源部第22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8月19日,《通知》以自然资源部名义正式印发。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打出一系列作风建设组合拳,纠治了许多经久未除的顽瘴痼疾,肃清了许多违背党性的歪风邪气,推动党风政风和社情民风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不动产登记工作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每一名登记人员都是整个不动产登记行业的“形象代言人”,作风是否过硬,是否廉洁奉公,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责任十分重大。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抓实抓好。
开展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是彻底解决新形势新要求下登记队伍作风建设相关问题的迫切需要。自然资源部党组高度重视登记队伍作风建设。近几年,持续部署推进登记人员队伍融合、开展窗口作风专项整治、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特别是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开展不动产登记质量和队伍作风提升行动”,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批示,要持之以恒加强登记队伍作风建设,尽快在全国进行部署。
当前,全国3000多个登记服务大厅、4万多个登记窗口、10万多名登记人员,每天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各类不动产登记服务,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一些地方不动产登记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当前个别地方队伍作风和廉洁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是有的地方登记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主动为民服务不够,没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二是主动发现纠正问题的机制不健全,廉洁风险防控制度不完善。个别地方登记人员私下与中介勾结,收取“好处费”办急件。三是现有登记人员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对登记业务水平的稳定性、连续性产生影响。四是少数地方重视不够,作风建设责任不落实,单位和领导履责不到位。有的地方领导对作风建设长期不闻不问,也不清楚单位有什么职责,领导该承担什么责任,作风建设是一笔“糊涂账”。不动产登记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备受社会关注。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必须警醒起来、振作起来,高度重视,坚决落实部党组和部领导决策部署,抓紧部署开展作风常态化建设。

准确把握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
《通知》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进入新时期以来,全面系统部署登记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对提升不动产登记队伍能力和水平,推动不动产登记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知》包括5个部分,共12条举措,围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提出了多项具体工作任务,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
突出政治引领。不动产登记不仅是业务工作,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不动产登记队伍中要持续开展为民服务宗旨教育。要做到“三个经常”,即,经常对标党中央精神,时刻把准政治方向和工作重点;经常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登记业务流程,真切感受难点痛点和群众期盼;经常了解政策法规在登记窗口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纠偏。各地要积极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
推动业务优化。要继续按照“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巩固深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登记便利度。要及时、规范公开不动产登记信息,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按承诺的时限办理登记业务,建立窗口应急管理制度,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抓紧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线下帮办(代办)”服务,不断改进不动产继承登记等工作。
守住廉洁底线。不动产登记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登记的基本原则,切实把好登记审核关。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六不准”,即,不准违法违规办理不动产登记;不准随意增加登记材料或环节;不准泄露不动产登记资料信息;不准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服务;不准收取“好处费”或乱收费;不准“推绕拖”刁难办事群众。“六不准”是不动产登记的底线,各地要严格落实,守住底线。为了完善问题发现机制,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统一建立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向社会公开问题反映渠道,分类分级建立汇总问题台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建立作风问题常态化排查机制,按照县级自查、市级排查、省级抽查的分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排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组织市县交叉评估、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各地要严肃查处不动产登记违纪违法问题。
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所有登记人员一律要先培训,再上岗,同时要开展常态化人员培训,要想方设法稳定登记队伍,合理充实人员,努力提高聘用人员收入。《通知》中也明确提出,自然资源系统“青年文明号”评选以及考核评优、职称评聘将适当向登记人员队伍特别是一线窗口倾斜。

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建设“常态化”的要求。
这次《通知》部署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建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坚持常态化,不设阶段、不搞运动,而是作为日常工作长久持续地抓下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这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突出要求。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和变异性,必须常抓不懈。解决作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今天解决的问题,明天可能还会出现,同一类问题在不同时期也有新的表现形式。当然,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新问题,原来都部署强调过,但又暴露出来,都发生在不同的时期,有的时间跨度还比较长,这说明我们平常作风建设没有常态化开展,抓得不严,抓得不实。
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持之以恒。作风建设是一场自我革命,不是发发文件、开开会就能解决的,不能有松劲歇脚的思想,更不能有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2018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地方把专项工作当成阶段性工作,“运动式”开展,刮了一阵风,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整治期间解决的违纪违法问题,后续又再次发生。这说明我们作风建设放松了,没有常态化开展。
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常”“长”二字,也就是常态化。“常”就是要经常抓、抓经常,“长”就是要长期抓、抓长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暂停键”,更没有“休止符”。我们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定不移推进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建设。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力一茬干,保持耐心定力,不放松、不停步、不手软地持续推进,锲而不舍,常态化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建设。只有坚持不懈地抓,连续不断地纠,制度和纪律才不会变成稻草人,才能“敲打”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努力确保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组织培训、部署工作,只是开展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第一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取得实效。
组织学习培训。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逐级开展学习培训,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通知》精神以及考核要求,让每一名登记人员熟练掌握,入心入脑,并落实到工作中去。
压实工作责任。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负责人要担负起主要领导责任,不动产登记中心领导班子、相关处(科、股)室负责人要抓实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
强化考核监督。考核是对各地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情况的全面评价,《通知》要求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就是为了对标对表《通知》要求是否逐项落实到位,制度有没有建立,底线有没有守住。要按照要求按时上报考核结果、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执着地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服务高效的不动产登记队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推动新时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新使命要有新作风——解读《自然...
下一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