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国土资源局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时间:2012-07-09 13:43   来源:    保存:

  近期,雷阵雨天气频扰内蒙古、华北等地,给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危害。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还将持续出现降雨,其中内蒙古中部雨势有所增强,部分地区还将有暴雨出现,需加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城市内涝等灾害。

  26日内蒙古、华北及西北地区东部等地仍出现了大范围的雷雨或阵雨天气。监测显示,26日5时至27日5时,吉林中部、辽宁中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西部等地降雨30-60毫米,河北西部局地80-140毫米;北京全市平均降雨4毫米,城区平均7毫米,最大降雨海淀北安河32.7毫米。

  近期的雷雨或阵雨天气给部分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危害,局地受灾严重。其中,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报告,截至6月26日9时统计,6月20~24日发生的风雹灾害造成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5市10个县(区、旗)4万人受灾,1人死亡,7800余人需应急救助;近100间房屋倒损;农作物受灾面积9.2千公顷,其中绝收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此外,据陕西省民政厅报告,6月25日,延安市部分县遭受暴雨、风雹袭击,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截至6月26日9时统计,延安市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20.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3.5千公顷,其中绝收近2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500余万元。

  一、防范地质灾害的三大要点

  针对近期的雷阵雨天气带给我们的困扰,我局提出防范地质灾害的三大要点:

  滑坡:注意先兆最重要

  常见的强降雨后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几种。遭遇山体滑坡、崩塌时不要惊慌,应迅速离开斜坡路段。暴雨时切忌在危岩和高陡边坡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穿行,不能攀登危岩。山地坡度大于45度,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都是容易崩塌的地方。不要在大雨后进入山区沟谷。

  在台风、暴雨、强降雨来临期间,居住在地质灾害点或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房前屋后高陡边坡)附近的住户要加强巡查,主要看附近排水沟是否畅通,边坡是否出现裂缝等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房屋的墙体或地面是否开裂,如果出现这些现象要及时向镇、村及相关部门报告。还要注意房前屋后是否有泉水冒出,特别是浑浊泥水出现就要引起注意,这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迹象。

  一些居民认为房屋已经居住多年没有坍塌,不会那么倒霉被自己碰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达到临界时就会发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当遭遇滑坡时,应迅速向两侧逃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

  泥石流:不要爬树躲避

  泥石流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对房屋、农田、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破坏性极大。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主要有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地面塌陷:及时填堵塌陷坑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常造成地面变形,周围房屋倾斜、开裂甚至毁坏。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制定撤离计划。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铺砂卵石,再铺上砂,表面用黏土夯实,经一段时间的下沉压密后用黏土夯实补平。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二、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1、汛期是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区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建立防灾责任制、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抢险等各项制度,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体系,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2、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并下发到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汛期地质灾害,主要与降雨有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居住的居民,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与降雨有关的气象预报。一些已开展地质灾害天气预报的地区,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4、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体及沟谷内水流夹带泥砂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异常情况,并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监测措施或主动采取躲避措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内水流夹带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映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5、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不要随意进行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生产生活活动。开挖坡脚、开山采石、在沟谷内大量弃渣、在坡体上大量蓄水等一些人类活动易促使坡体失稳,从而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民应注意自己的生产生活活动,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6、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发生,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逃离险区。具体来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个方向逃离危险区,而不要选择顺着滚石、坡体或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实在没有时间逃离滑体,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7、灾害发生后,要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进行抢险、救人和抢运财物等活动,避免续发灾害伤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往往是分阶段的,在灾害体暂时稳定后,可进行抢险救人、抢运财物等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有对灾害体密切监测的基础上,由政府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以免后续灾害危及抢险人员安全。

  东胜区国土资源局人事宣传教育室  苏钺茜    杨乐

上一篇: 伊金霍洛旗国土资源局举行活动庆祝建党91周年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举办2012年全区测绘地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