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促进农村土地整治 确保土地整治“十二五”目标全面实现

土地整治项目对比分析工作成效明显
土地整治项目对我旗粮食生产有直接影响。2013年全旗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苏木镇主要有3个。对项目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项目区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初步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对我旗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乌审旗纳林河镇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玉米单产5800(公斤/公顷)、总产量98500(公斤)、总价值11.82(万元),项目实施后单产6980(公斤/公顷)、总产量2717200(公斤)、总价值326.06(万元),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单产差距为1180(公斤/公顷)、总产量差距为12984009(公斤)、总产值差距为155.8(万元)。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项目粮食单产对全旗粮食单产的影响由原来的“制约”作用变为现在的“促进”作用。随着土地开发的持续推进,2013年以前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主要有3个苏木镇到今年全旗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苏木镇6个,这不仅体现了土地整治项目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也表明了农业基础生产设施的改善,保证农业生产稳产增收。
改革创新,整体推进,确保土地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力促土地整治顺利向前推进。
完善、规范工作程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先后印发了《全区土地整治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多个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推行,使全旗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性工作程序。
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支农资金总量相当大,为防止资金投入分散,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把土地整治作为重要内容,与农业发展规划、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发挥规划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龙头引导作用。二是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原则,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林网改造等建设项目进行整合,提高项目整体功能和质量。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确保土地整治有序进行。搞好土地整治,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也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项目选址应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同意,项目设计要吸收农民群众合理建议。项目施工对可以由农民完成的土地平整、水土保持等工程施工项目,要尽可能地让当地农民参与项目实施,使农民得到实惠。
科技创新推动土地整治。近几年来,依托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强合作机制,加强土地整治中应用新技术。
因地制宜,抓好“五个结合”。所谓“五个结合”即:土地整治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整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土地整治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专项工程,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结合生态退耕与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秀美工程建设;土地整治结合治荒治沙,促进沙漠地区生态环境改善。
认清形势,加大力度,确保土地整治“十二五”目标全面实现
由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失调,多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大风,项目区所在地农业春旱几率为70%,受气候和环境影响耕地质量较差。为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再上新台阶,确保全旗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的实现和耕地质量的提高。
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目标推进土地整治。确保“十二五”末全旗耕地保有量32252.11公顷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83.34公顷目标任务的实现。推进以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为重点工作,着重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同时整理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恢复灾毁耕地,确保全旗耕地占补平衡。在“十二五” 末,力争完成土地整治规模不少于13 万亩的目标。
紧紧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开展土地整治。坚持以开发促保护,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组织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积极实施“万村整治”工程,加大对耕地的整理力度,加大有沙化趋势耕地的建设和整治力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整治。结合实施新村建设规划,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结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排灌和防灾减灾能力;结合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建设农村美好家园,搞好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