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破解“两难” ——乌审旗国土资源局增强行政能力纪略

强基固本,建设“法制国土”
乌审旗国土局坚持把依法行政、阳光执法作为基本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着力营造依法办事、依法履职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整章建制,建立了《重大行政事项集体决策和内部会审制度》、《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和案件查处暂行办法》、《国土资源听证制度》、《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目标。
培训学习与考核评审相结合,着力提高工作人员履职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方面,开展常态化的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选派干部参加上级系统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实绩的跟踪考核,将考评结论作为工作评优评先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努力实现政务公开,推行阳光作业。将原来由几个业务股室承担的行政审批审核职能全部整合到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将各项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及办事结果,全部通过本局网站、政务大厅公示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部门联动,变“一家管”为“大家管”。在项目占地选址立项、招、投标方面,主动邀请发改、农牧业、林业、水利、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在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出让方面,邀请纪检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建立了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人民法院提前介入机制。
严格实行采矿许可证年检会审制度,严把年检关。矿企年检实行采矿行为和用地情况一并审查的办法,分别经基层国土所和旗局矿管、用地、执法等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才能上报年检,充分利于了采矿许可证年检、变更、延续登记等关口,迫使用地手续不全的矿山企业限期完善用地手续,并落实相关处罚。
多方给力,建设“活力国土”
面对“既保发展,又保红线”的严峻挑战和空前压力,乌审旗国土局多措并举,倾力打造“活力国土”,加力推进“双保工程”。
在保障用地上“发力”,千方百计拓展用地空间。通过开展科学、细致、周到、及时的用地规划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市理解、支持,达到合理确定全旗用地规划和用地指标的目的。
在资源管理上“使力”,加大区域内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通过持续开展城乡各类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使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得到妥善处理,2011年我局成立了闲置土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方案,并对2002年以来的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在土地市场上“给力”,顺利实现存量土地的储备和出让。年初以来,我局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74宗、279.9742公顷,其中划拨28宗、7.7884公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用地供应0.7432公顷);出让146宗、272.1858公顷,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46692.3803万元。此外,共审批临时使用集体土地33宗、23078.9183公顷,审批设施农用地5宗、2.8956公顷,审批农牧民宅基地741户。
在坚守耕地红线上“合力”,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旗领导机构和各有关方面全面落实耕保共同责任制,年初与各苏木镇签订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保护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户,形成责任明确、环环相扣的耕地保护共同管护机制。对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14年建设项目共占用耕地2宗、1.1648公顷,均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的基本原则,补充于嘎鲁图镇后寨则村补充耕地储备库内,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完成了永久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并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核,共确定永久性基本农田13947块、29239.06公顷,近期将组织重新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并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切实做到了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在土地整治上“聚力”。2012年批准实施的无定河镇红进滩村486.10公顷和红进滩村八、十社297.73公顷2个土地整治项目进展顺利,除了低压线架设、变压器安装及田间道路修建工程未完成外,其余工程已全部完工,计划年底验收;2013年批准的4个、1225.96公顷土地整治项目中,无定河镇小石砭村(一、六、七社)351.23公顷、小石砭村(五社)302.1公顷、红进滩村(一、二、三、九社)432.91公顷3个整治项目已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储备登记交易中心组织公开招投标,确定了中标单位并进场施工。无定河村 139.72公顷土地整治项目将于近期组织招投标;此外,今年申报的7个、2215.65公顷、总投资6006.23万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已通过市国土资源局批复并报自治区备案,计划2015年实施。
在严格执法上“强力”,查禁违法用地占地行为。年初以来,始终保持对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的高压态势,认真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会审制度、违法案件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法监察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共出动巡查车辆206次,现场制止土地违法行为45次,矿产违法行为25次,立案查处以采代探煤矿4家,收缴罚款40万元,责令企业处理责任人员4人;立案查处违法挖砂取土18起,收缴罚款 17.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折合人民币78.7004万元;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行为14 起,涉及违法面积1001.19亩,收缴罚款253.8191万元,依法没收建筑物和构筑额面积2607307.35平方米,责令企业处理责任人员7人,均依法查处到位。会同旗公安局、综合执法局依法拆除违章建筑13处、建筑面积3743.355平方米。同时不断加强信访工作,共受理来信来访事项27起,其中25起经调查核实后均已及时答复当事人;2起正在调查核实。
在服务民生上“倾力”,抓好地灾防治。与气象部门签订地灾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协议,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多措并举,建设“文化国土”
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土资源工作队伍,是乌审旗国土局的不懈追求。提出 “创建勤政奉献的精神文化,创新高效的业务文化,规范务实的行为文化,清正廉洁的廉政文化,和谐进取的环境文化”的明确要求,并围绕这一要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
开展奉献爱心活动。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以一颗感恩之心反哺社会,积极参加“博爱一日捐”、扶贫济困、抗灾救灾等志愿捐献活动,积极参与和支持单位、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活动。
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每年在全旗机关和系统内部积极参与并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演讲比赛、球类比赛、棋类比赛,以及消夏晚会、七一晚会等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活跃了单位气氛,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提升了部门形象。
营造浓厚的先进文化氛围。结合本行业和工作特点,把先进的行政理念和行为规范,编印成手册、传单、卡片,发给干部职工,提炼成标语、警句,装饰在办公场所室内室外,刻印在办公用具上,摆放于案头座侧,制作标牌安装在机关办公楼门前。
构建和谐,建设“幸福国土”
为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乌审旗国土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以下几方面加力建设“幸福国土”。
为干部职工提升素质创造条件,提供后勤保障。满足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的需求,合理处理当前工作和人力培养的客观矛盾,在时间和经费上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力求使全局干部职工每年都能有相应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机会。
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干部职工。单位会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旗医疗部门体检。
改善办公条件,在办公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为各个股室和基层所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照相机和执法巡查专用车,改造了基层国土所的办公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