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权利”到“手中红本”——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局圆满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时间:2024-08-21 17:21
来源: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局
保存:
农村牧区“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作为我旗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旨在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并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社会秩序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措施。近年来,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局在基本完成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上,秉持尊重历史、需求导向、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农牧民“房地一体”宅基地“应登尽登、应发尽发”,助力百姓安居梦深入实施。
截至目前,全旗“房地一体”宅基地调查入库共计15659宗,其中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有9837宗。已登记发证9085户,发证率达到92.36%。标志着全旗“房地一体”宅基地发证工作已顺利过渡至常规登记业务阶段。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一是旗委、政府对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领导小组,由旗政府旗长担任组长。并制定印发了《鄂托克前旗农村牧区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鄂前政办发〔2017〕63号),定期召开调度推进会议,以确保确权发证工作的部署和落实。二是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被纳入旗对镇、旗对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建立了旗、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级责任,确保了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连贯性和实效性。三是旗自然资源局共组织12次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动员会暨业务培训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将培训内容传达至各镇、各嘎查村,确保了会议精神能够直接传递至基层群众,为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确保经费支持,强化政策宣传。面对财政资金的紧张状况,旗政府优先保障了确权登记工作的资金需求。同时,积极向自治区和市局汇报情况,努力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为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通过实施“三个一”宣传策略,即向全旗农牧民发放信件1.6万余份、发送短信1.5万余条、分发手册1200余本,结合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村级宣传平台及悬挂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确权登记相关政策。此外,发放宅基地应知应会宣传册10000余份、宣传海报200余张,有效激发了农牧民参与确权登记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确权登记工作的迅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夯实人员力量,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聘请技术实力强的测绘服务公司为我旗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服务单位,公司选派16名专业技术人员,与我局12名工作人员分成4个工作小组,同时开展工作。二是组织各镇自然资源所登记人员参加外业测量、资料收集、业务登记等培训会30余次,保证一线人员理论扎实、技能熟练。三是抽调不动产登记中心业务骨干到各镇所开展督导工作,累计抽调40余人次。四是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传达部、厅、市关于确权登记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并整理部、厅、市三级关于宅基地方面文件、政策和典型报道,编制印发《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局关于宅基地确权发证制度汇编》,确保所有参与人员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工作要求和政策信号。五是建立并落实工作群组,实施周调度和月度督导机制。每周一早晨举行调度推进会议,对各镇的每周进展进行分析和评估;分管局长将定期前往各镇进行督导,以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六是不定期进行抽查,随机检查各嘎查村的权籍库、登记库以及证书发放情况,确保抽查比例不低于30%。若抽查不合格率达到40%,则需重新开始,以全力确保确权发证工作的质量。
四、积极拓展延伸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提高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效率,我们积极推进登记窗口向乡镇所延伸,印发了《鄂托克前旗农村牧区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延伸实施方案》,2018年4月,登记服务“专线”得以向各镇所延伸,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2021年初,不动产登记服务亦成功覆盖至各镇,同时为各镇所配置了权限账户,以便于开展日常登记发证工作。
我旗地域面积广,农牧民居住分散。为了便民利民,我们实施了“集中办证+集中发证”的双集中办理模式。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由不动产登记中心、各镇自然资源所和各嘎查村网格员共同组成的106人“自然红·马上登·草原上不动产登记服务轻骑兵”志愿服务队。我们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确保了证件能够直接送达村庄,服务能够直接到户。迄今为止,“草原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累计提供了243余次上门服务,下乡集中发证约5300余本。这一做法不仅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受到了农牧民的热烈欢迎。
“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发证关乎人民福祉、紧系农牧民切实利益。全旗“房地一体”宅基地发证工作的圆满完成,为农村牧区各项改革制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脱贫攻坚相关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产权基础,也让全旗的宅基地和地上房屋有了“身份证”,满足了人民群众“住放心房,拿安心证”的愿望,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