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建设

时间:2013-12-02 09:57   来源:    保存: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依托地方资源和区位优势,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国土资源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准确把握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将“保发展、保资源、保民生”,共同建设美丽内蒙古,实现美丽中国梦这条主轴线贯穿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始终,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全面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是我们搞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根本所在。我们执法监察支队要以此为推手,全力推进执法监察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要体现在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上。认真思考破解国土资源领域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问题的办法。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以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这要求全支队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到国家和自治区的决策上来。转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旧模式,实践创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新思路。

  二是加大力度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全市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不管是国家重点项目还是地方政府项目,还是企业投资项目,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一次查处整改到位,做到该拆除的拆除,该没收的没收,该移送司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对违法违纪的国家工作人员坚决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确实查处难度大,有困难的案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着力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国土资源、公安、检察、法院、监察机关等相关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全市四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把力量下沉,重点放到基层,构建国土资源长效机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行为,作为执法部门就要严格执法,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三是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动态巡查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完善发现、报告和查处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动态巡查区域,按照动态巡查责任制的要求,支队要重点对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省道两侧、国家规划矿区、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动态巡查,时间上每月不少于2次,同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巡查。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切实推进执法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发案率,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执法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扬艰苦奋斗和厉行节约的精神,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使命凝聚激情,责任成就事业。”

  四是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要加大力度改进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为企业和农牧民办好事办实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多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执法监察人员要成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员,要把宣传作为一项常态工作,积极主动向企业、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文件、政策,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要充分利用“3.19”矿产资源法宣传日、“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日子,将重心下沉,面对面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广泛地向公众宣传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和新理念,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对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的关注和认识,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让节约、集约科学有序利用国土资源的理念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五是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廉政,是一条底线,谁都不能碰触。支队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始终,与执法监察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支队执法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以罚代法,索贿受贿,杜绝执法监察中的“吃、拿、卡、要”行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转变作风,深入企业单位,提供法律法规的帮助。转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种不良现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不正之风,从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改革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国土资源监察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实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双重促进,为落实内蒙古“8337”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上一篇: 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抓好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工作

下一篇: 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开展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