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升级优化工作体制,创新服务模式

时间:2024-01-16 09:08   来源:强国号发布内容    保存:

  为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提升不动产登记管理水平,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44号文件)关于建立廉洁问题预警机制和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关于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函》(自然资登记函[2022]76号)进一步明确了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要求:群众反映的问题、“回头看”或排查发现的问题等通过平台分类分级汇总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处理,督促整改,挂账销号。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积极探索,2023年6月建设完成全区不动产登记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对社会公开问题反馈渠道,分类分级汇总建立问题台账,推进作风廉政防控常态化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创新作风问题管理模式
  (一)压实压紧责任、强化履职担当。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运用雷霆手段,也要做到春风化雨,真正统一思想、统一意识、统一行动,持续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多次组织全区各盟市、旗县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人以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问题常态化建设为契机,以建设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为举措,以提升全区不动产登记队伍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全区统筹谋划,各级领导队伍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压紧责任,强化履职担当。
  (二)强化问题导向,狠抓落实。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这一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把如何发现问题、长效监督、台账整改、警示廉防各类不动产登记作风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方案的起点,把认识和化解办事群众的期盼与各级不动产登记队伍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全区不动产登记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为自治区、盟市、旗县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提供支撑,组织构建各级纪检组进驻大厅、自然资源厅定期暗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三)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不断增强广大党员担当作为的动力。“严”是主基调。自然资源厅组织全区开展“最美登记人”、“全区不动产登记队伍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各级不动产登记队伍积极参加“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创造“赶学比拼”良好氛围,强化廉政学习,以“周学”为活动载体,加强对干部职工党纪国法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责任意识。并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节假日廉政纪律提醒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增强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自身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筑牢登记廉洁防线。
  二、规范化管理,优化流程提效能
  (一)有效梳理各类作风问题,排查风险点。
  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智能辅助决策等技术手段,依托全区不动产登记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形成专项问题台账。形成盟市、旗县分级、分类专项问题台账,各盟市、旗县根据台账任务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销账。
  (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问题台账联动管理。
  从问题发现记录进入不动产登记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分类梳理核实确认形成问题台账,通过下达限期整改任务、挂账跟踪、定期通报督促等形式,达到作风问题常态化管理。自治区级:测绘地理信息中心负责收集信息内容的梳理、核实和专项问题台账的建立工作;自然资源厅负责专项问题台账的最终确认和任务下发工作,负责各地问题台账销账内容的确认工作。盟市级:负责问题台账分析,建立台账整改机制,督导辖区内各旗县区的问题整改工作,收集盟市级作风问题并建立台账。旗县级:负责问题整改与整改成果举证。
  三、多途径问题收集、智能化分析、常态化管理
  (一)总体思路
  平台以“问题”台账式管理为抓手,通过日常业务监管、业务短信回访、电话投诉、公众扫码反馈、现场暗访等多种渠道收集问题、线索,结合系统智能数据分析、人工核实等方式,形成盟市、旗县分级、分类专项问题台账,各盟市、旗县根据台账任务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销账,通过问题收集记录、台账清单建立、挂账任务整改、全区通报督促、限期跟踪销账等手段建立作风问题常态化管理机制。
  (二)问题发现来源
  (1)日常业务监管:通过自治区监管系统对全区业务进行事中监管,通过业务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如:业务超期、报文未上报、电子证照未生成、频繁退件、登簿数据质量不足等问题,根据业务规则,平台自动生成问题清单,并形成对应台账,限期整改。
  (2)业务短信回访:面向办事群众进行事后评价收集,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回访,收集群众对办事不满意的具体问题,建立全区线索库并根据分类建立问题清单,经核实后形成问题台账。
  (3)电话咨询投诉(12345热线、大厅投诉):通过创建咨询投诉工单,汇集群众通过电话渠道反馈的投诉建议,并对相应问题录入线索库,对问题进行分类标识(根据紧急情况区别跟踪),根据不同类型形成对应问题台账。
  (4)公众扫码反馈:在各办事大厅公开张贴“二维码”,收集群众办事评价(群众只需扫码后勾选、提交即可完成),可对其中一项或多项进行评价,评价信息自动进入线索库,形成相应问题台账。
  (5)实地暗访调查:结合素材库定期向暗访工作人员提供问题清单,带着问题进行实地暗访调查,形成问题台账任务,限期整改。
  (三)台账建立
  根据不同来源的问题,经过线索核实、问题记录、分类梳理、确认等环节形成分类、分级专项问题台账,台账主要分为业务问题、服务质量、办事便捷度、黄牛问题、制度问题等5大类,根据区域、类型、紧急度等维度结合颜色、限期、预警标识等手段进行台账管理。
  (四)台账处理
  通过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形成的台账实时指派下发,各盟市、旗县通过台账任务进行查看,并建立盟市、旗县级问题台账处理机制,限期进行整改,由自治区级发现并确认形成的台账,须经过整改并确认后销账,自治区定期开展实地暗访调查进行问题台账跟踪,确保台账任务整改处理达到效果。
  (五)限期整改销账
  盟市、旗县应及时进行销账,对于长期未整改到位的台账进行挂账督办管理,自治区根据具体问题情况下达限期整改任务,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全区通报。
  (六)廉政防控常态化管理
  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问题台账联动管理,从问题发现、记录、分类梳理形成素材库,到核实确认形成问题台账,统一纳入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通过下达限期整改任务、挂账跟踪、定期通报督促等形式,达到作风问题常态化管理。
  四、全业务、全流程、全地域监管
  按照“先进先出”、“限时办结”等原则对办件进程实时自动监测,对“晚进先出”、“早进迟出”等异常办件情况及时预警,对不动产登记业务全流程进行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登记业务日办结率。全面加强分析统计功能,及时了解掌握违规件、未经批准的加急件、延误件等全链条情况,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一)建立统一监管、核验标准。
  建立全区统一业务监管逻辑,横向对比分析、检验各地区不动产业务办理合规性及办理情况。
  (二)实时监控全区业务办理情况。
  实时监控全区各不动产登记大厅办件效率、办件总量、办件进度、线上办件量、电子证照生成情况、业务办理时长、超期件查询等信息,为全面、准确、实时了解全区登记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三)自动分析、统计报表。
  主要是根据登记业务类型进行划分,包含登记类型统计、转移专题统计、抵押专题统计、及时办结统计、最长办结时限统计、比对统计等。
  通过建设不动产登记作风问题发现和处理平台,实现全区三级联动,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地域,有效助力内蒙古自治区廉政防控常态化管理。为进一步加强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问题常态化建设,提升不动产登记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下一步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支撑、大数据挖掘分析、信息系统整合等环节加大投入,持续升级优化工作体制,创新服务模式,为打造一支清正廉洁、服务高效、履职担当的不动产登记队伍不懈努力,让群众切实感受更多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王丹 王胜杰

上一篇: 赤峰市全域同步开启“亮证亮码”登记新模式

下一篇: 层层压实责任 迅速推动落实 自治区加快推进民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