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俱通 科学发展——乌审旗小城镇建设发展思考及建议

一、乌审旗小城镇发展现状
(一)我旗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乌审旗委、政府不断强化发展改革理念,切实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全旗各苏木镇城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各地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19年底,全旗除嘎鲁图镇外,城镇建成区面积28.4077平方公里,镇区常驻人口6.246万,特别是近两年,各苏木镇都基本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修编,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镇区常驻人口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以嘎鲁图镇为中心,以重点镇为骨干,以交通干道为纽带,辐射带动小集镇和中心村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二是各地城镇管理明显加强。各苏木镇均成立了城市综合执法局,加强了城镇综合管理,城镇街道管理有序、卫生整洁。三是各地城镇建设各具特色。近些年来,各苏木镇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建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如图克镇、无定河镇以工业强镇著称,大力发展工业项目,以工业项目为启动点,引导大量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实行就业就近原则,既减轻政府负担,又解决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现如今,无定河镇牢牢抓住自身旅游资源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的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及区位优势,带动了我旗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乌审召镇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为响应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口号,本着健康绿色生活状态,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采用大面积植树造林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增加碳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乌兰陶勒盖镇生态环境优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马头琴文化、木华黎祭祀、敖包祭祀等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由沙海鱼庄、木华黎祭祀区等8个特色文化旅游点组成的乡村精品旅游线路独具魅力。四是各地城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来,各苏木镇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财政收入连年稳步上扬。如乌兰陶勒盖镇畜牧业存栏总量达18.5万头(只),“苜蓿猪、梁地羊”等特色养殖产业前景广阔,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和林草资源丰富,是自治区著名商标“皇香”牌生猪养殖发源地和核心区。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新格局,全镇养殖业迈向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全镇养殖业迈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全旗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我旗小城镇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划不全。我旗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普遍存在标准不高,规划不深,功能不全等问题。如道路设置、园林绿化等规划水平都较低。同时规划修编滞后,个别苏木镇至今部分硬性规划编制还未完成,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定位不准。绝大多数都以商业作为发展方向,基本停留在“小集镇”水平,与镇域特色相悖。三是财政困难,对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政府拨付各苏木镇能用于城镇建设项目上的资金极为短缺,影响项目的落地实施,导致规划建设项目无法按时跟进,资金不足是小城镇发展建设的瓶颈。四是管理不强。规划建设管理相对薄弱,已批准规划的执行情况较差,存在不按规划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的现象。五是二、三产业薄弱。到目前为止,部分苏木镇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与城镇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同时,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的二、三产业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以及部分农牧民思想不够解放,造成移民困难加大。
三、关于乌审旗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是城镇建设的蓝图,全面地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更是市场经济深层次发展的需求。要加强各镇的详规编制和专项规划工作的指导力度,管理重心要实现从总规的指导向详规的控制转变,坚持“高起点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尽快完成总规和各项规划编制的修改工作。要着重把握几个原则:第一是规划要有超前性,起点一定要高。第二是要保持连续性,贯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第三是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四是规划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切忌千篇一律。第五是对各苏木镇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促进城镇土地合法流转,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率,谋求人口、土地、环境和经济四者间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发展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六是各苏木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项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召开会议研究、专家指导、征求意见等办法,确定一套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用地科学、思路超前、坐标精准的规划体系。
(二)加快改革,走经营城市之路。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的选择,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用好国家有关税费政策,收足、用好、管好各类城建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加快改革完善城镇建设各项投资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争取早日走出城镇资金不足的困境。“项目建设激活小城镇经济,产业发展增强小城镇活力,特色建镇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各苏木镇特别是重点镇应因势利导,发挥优势,要通过重大项目、集群项目形成支柱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人口,壮大城镇规模。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资金和项目。
(三)强化管理,走依法治建之路。一是要加强乡村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对乡镇建设管理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建强队伍。固定人员,保持工作的连贯性。可由专业人员专业管理,专门去研究、编制、管理、执行各方面规划及项目的初审工作;也可对非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为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二是要规范常规管理。从治理管理不专业入手,全面开展“绿化、美化、亮化、畅化”行动,着手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三分建,七分管”,要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加强依法治建力度,把小城镇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四是形成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各苏木镇应多与旗直有关部门沟通,旗直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也多多响应配合其工作,形成资源共享、互补的态势,以使规划执行力加强、规划的严肃性提高。
(四)准确定位,走特色立镇之路。要深度跟踪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和变化,把各镇的历史传统、区位地利、资源优势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动态分析各镇发展的内在因素,通过资源带动、政治带动、旅游带动等引导手段,发展特色镇域经济。在具体操作上,注重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工业、旅游型小城镇,依托优势,以优势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发挥地利优势,构建交通地利型小城镇。对于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地域交界地等具有交通地利优势的小城镇,要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发展城镇生产型、资源互补型、边贸经济型等各种模式经济,形成地缘经济发展特色。三是发挥地方特产优势,构建产业主导型小城镇。各苏木镇在依托资源优势和地利优势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通过招商引资、产业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着力形成特色产业,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镇数业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增强镇域经济实力。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为绿色乌审的“绿色崛起”保驾护航。
乌审旗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