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用“小窗口”展现“大决心” 擦亮“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
时间:2023-06-20 16:45
来源:中宏网内蒙古
保存:

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既是城市连接百姓的暖心桥梁,也是城市链上企业的康庄大道。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真正让企业家有钱赚、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让企业家成为座上宾、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争创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城市,这既是鄂尔多斯市的坚定目标,更是对全市各级部门的鞭策。树牢宗旨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和办事企业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增强老百姓和企业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企业和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这是鄂尔多斯市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事业。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项项“硬核”的举措、一件件“暖心”的政策,推出“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便民举措,让“办成事”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简单。但制度设计再好,也难以穷尽人民群众和办事企业的不同需求。在具体办事过程中,企业和人民群众仍会碰到各种“疑难杂症”,导致“办不成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鄂尔多斯市本级及各旗区陆续设立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理念的勇敢尝试,为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题提供了“新通道”和“新方向”,搭建起了一座倾听群众意见、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桥”,让小小窗口串起百姓的千家事,“办不成事”小窗口展现了鄂尔多斯市“事事必办”的大决心。
来自巴彦淖尔市的赵先生,在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反映了自己在办理房产业务时,等候时间长,材料不全的情况后,窗口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积极协调不动产窗口,通过工作人员帮代办、容缺受理等方式,当日就办结完成。赵先生激动地说:“有了这样的窗口,给我解决了两地跑的难题,总算不白跑,还有人帮,太方便了,很暖心。”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办不成事”窗口,内蒙古准格尔热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丁慧帅正在咨询办理业务。由于原用地范围不准确,导致内蒙古准格尔热力有限公司无法换领不动产证。听说政务大厅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丁慧帅过来试试看能不能办。
在了解情况后,当日坐班领导,准格尔旗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侯志峰认真查阅了原始档案,当即找出导致该企业土地使用证用地范围不准确的原因,为该公司办理更正登记,并详细地告知丁慧帅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实际上,前台窗口的受理只是“办成事”的第一步。在办事窗口的“后台”,鄂尔多斯市各级部门集成了一整套政务服务处理流程,很多人在为“办成事”忙碌着。
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娉说:“这个窗口主要解决群众、企业线上或线下办理各项手续,提交申请材料后,各部门未能按时办理、办结,或群众多次到政务服务大厅未能解决或在办理过程时间较长等问题。”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侯志峰说:“‘办不成事’窗口的设立能够让工作人员收集更多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我们会定期对收集的问题逐项分析研究,找准‘办不成事’的原因,把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动态调整办事指南和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及时总结共性问题,推进‘办成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
所谓“办不成的事”,就是指群众或企业因历史遗留问题、受理时要件不全等原因,未能当场成功受理,或是多次“跑腿”未能解决的问题。遇到这类问题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办不成事”窗口来反映,窗口登记工作人员负责登记并建立台账上报负责人,为办事群众提供业务指导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助企业和群众尽快“办成事”,让办事群众“少跑腿”。事项办结后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办理结果、廉洁勤政等方面对反映人开展电话回访,对群众不满意的,督促对应窗口限期整改,直至群众满意为止。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群众心里的“大事”。为了提升“办不成事”窗口服务的精准度,“办不成事”窗口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业务骨干轮流坐班,并建立专门受理台账,窗口对简单的事项现场即收即办,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限时商讨解决,如事项涉及多个部门,会及时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开展跨部门共商共办,最大程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