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以村为单位 化解林权登记权属交叉重叠等问题

时间:2025-04-22 10:50   来源:中国不动产官微    保存:
  基本情况
  金寨县是安徽省林业重点山区县,森林资源丰富,不动产统一登记前,共颁发林权证书13.55万本,涉及林权42.03万宗。针对原林权登记存在的权属交叉重叠、界址界线不清、空间数据缺失等问题,金寨县在长岭乡、沙河乡探索以村为单位,集中开展林权补充地籍调查,通过数据赋能、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三老”专班等,积极稳妥化解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服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维护林农合法权益。
  主要做法
  创新“证实解”工作机制。早期分山存在界线模糊、范围交叉、地类重叠等问题,金寨县创新机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一是“取证”机制。对权属重叠宗地,多方收集林权登记档案、已发放证书,比对档案证件信息,并核查争议宗地的小地名、四至描述、面积等情况。同时,成立自然资源、林业、司法等部门和乡镇、村组人员参加的调处争议小组,组织争议双方权利人、当年参与分山及登记的知情人召开分析调解会,对矛盾纠纷现场开展讨论分析,对照政策宣传化解争议并确定界址。二是“核实”机制。对难以确定的界址,通过调处争议小组组织争议双方权利人及相关人员,由技术人员携带测绘仪器,现场指界测绘,确定四至,双方权利人在现场指界确认书中签字按手印。三是“化解”机制。对林权争议矛盾突出、短期内难以解决或者容易激化矛盾的林权宗地,划定争议地块范围,核实确定争议地块边界,设立争议宗地,保留矢量数据,填制争议原由书,由双方签字确认,作为有争议宗地处理。
  破解“图数实”不一致难题。一是制定存量问题清单。金寨县将林权登记数据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不动产登记成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以及林业资源管理“一张图”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建立林权登记存量问题台账。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能解决的,在台账中备注解决方法,推动解决;不能解决的,注清具体原因,将问题台账与宗地信息关联。二是开展室内调查指界。林区山高林密、道路不畅,依靠传统的现场指界、实地测绘方式开展地籍调查难度大、进展慢、成本高。为此,金寨县创新技术手段,搭建“实景三维森林”平台,在村委会设立集中指界办公室,组织村民开展集中指界,通过高清大屏幕多维度展示“实景三维森林”,权利人可直观查看林权宗地位置,做到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指界效率,节约了调查成本,得到了群众认可。经过逐户、逐组、逐村调查指界确认,避免产生差错和纠纷。三是辅助实地补充调查。金寨县对通过室内“实景三维森林”图上不能确定宗地位置、四至或者宗地界址有争议,群众要求进行现场核查的,由工作专班组织技术人员、权利人和相邻权利人现场踏勘实测,确定宗地四至和界址界线。
  建立“三老”专班。林权地籍调查范围广、涉及农户多,如何做好宣传解释、取得群众支持尤为重要。金寨县成立“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队长)专班,发挥“三老”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三老”威望高、影响大的效应,带头示范,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借助“三老”情况熟、山场清的优势,先由专班在“实景三维森林”图上指认村民组界线,再根据各户林权登记信息初步指出每户林地范围,然后通知群众集中指界确认。群众在指界过程中,充分发挥“三老”参谋智囊作用,对界址表述不清、位置显示不准等问题,协助林权权利人开展实地指界,确定四至,落图定位。“三老”专班的参与配合,缩短了群众识图指界时间,提高了宗地落界落图准确率,获得广大群众认可。
  取得的成效
  一是林农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金寨县通过集中统一开展林权补充地籍调查工作,确定林权宗地界址,补全缺失材料1512户,完善登记信息2852宗,处置地类冲突问题7694宗、权属重叠问题847宗,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及矛盾纠纷651起,明晰了林地林木权利归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二是产权底板进一步夯实。金寨县通过“实景三维森林”图上指界,发挥“三老”专班协助调查的作用,全面完成了21879宗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既节约了林权地籍调查成本和时间,又实现了林权登记随时申请随时办理,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三是服务林业管理更加有效。金寨县通过补充地籍调查,林地权属更加清晰,服务支撑林权抵押、流转,为促进林业资源高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助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奠定产权基础。
  (本文选自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的《化解林权“一地多证”权属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典型案例》)

上一篇: 自治区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推出AI智能客服

下一篇: 内蒙古赤峰:精准核查主导地类 明晰权属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