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进不动产抵押登记与金融信贷协同办理|优化营商环境案例1.11

时间:2023-06-01 10:13   来源:中国不动产官微    保存:
  开栏的话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落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根据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2023年工作要点,为总结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强化示范引领,中国不动产官微开设专栏,持续推出全国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展示改革成果,供各地学习借鉴。
  第一批典型案例共14个,将主要聚焦加强登记税务协同、登记金融协同,优化业务流程,推进信息共享集成等方面。今天推出第11篇。
  浙江着力推进不动产登记与金融协同,推进“金融信贷+抵押登记”“一件事”改革,帮助企业群众节省办事时间,一定程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部署。从企业群众需求出发,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与浙江银保监管局密切配合,推进“金融信贷+抵押登记”“一件事”改革,先后印发了《开展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金融综合监管平台对接工作的通知》《关于“总对总”方式不动产抵押登记线上办理业务试运行的通知》等文件。
  (二)全力推进。建立抵押登记“总对总”联办机制,实现全过程“网上查、网上办、零次跑”。推行省域“总对总”不动产抵押登记联办平台建设,打通了省不动产登记一窗云平台和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全覆盖、抵押登记“一次不用跑”。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召开工作推进会,组织业务培训,全力推进“总对总”抵押登记联办平台建设。
  (三)全域规范。通过精心梳理抵押登记流程和申请资料,实现全省“八统一”,通过迭代升级和应用推广,推动联办系统改进完善。
  二、取得成效
  (一)实现抵押登记“零资料、零次跑、零接触”。通过“总对总”共享协作机制,实现银行查询、合同签订、贷款审批、抵押登记与贷款发放无缝衔接。通过在线申请、文件电子化材料共享和传送,实现银行和借款人申请“零资料”,办事“零次跑”,人员“零接触”。
  (二)实现抵押贷款“减时间、减成本、减风险”。通过对融资、转贷、续贷、展期及涉及的签订抵押合同、办理抵押登记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无缝对接,减少了过桥资金,抵押人的融资压力切实得到缓解。通过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有效缩短了从申请抵押贷款到不动产抵押登记全流程的办理时长。通过支撑银行对抵押物信息的实时获取,大幅提升信贷业务的安全管控力度,从原3个月缩减至T+1天,推动银行“敢贷、愿贷、能贷”。
  (三)有效提升服务质效,实现惠民利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截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不动产抵押登记协同办理已经覆盖11个地市、189家银行、接入4461个银行网点。全省近70%的不动产抵押贷款抵押环节通过“总对总”抵押登记联办平台办理,累计办理247.40万件抵押业务(日均6000件),涉及金额3.64万亿元,服务企业群众367.36万次,平均办理时长从5-8天缩短至约4小时,办理时长缩短超93%以上,为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融资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篇: 南京市创新构建“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

下一篇: 上海市推进抵押注销登记掌上办、网上办、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