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创新构建“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案例1.13

时间:2023-06-01 10:14   来源:中国不动产官微    保存:
  开栏的话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落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根据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2023年工作要点,为总结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强化示范引领,中国不动产官微开设专栏,持续推出全国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展示改革成果,供各地学习借鉴。
  第一批典型案例共14个,将主要聚焦加强登记税务协同、登记金融协同,优化业务流程,推进信息共享集成等方面。今天推出第13篇。
  江苏省南京市深化不动产登记领域“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创新构建“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跑路代替人跑腿、不限办理地点、24小时服务不打烊”,提升办事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深化信息共享,构建涵盖抵押贷款全生命周期的“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依托“点对点”专线联通的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金融机构)、延伸至银行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点和抵押权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的全面应用,不动产登记机构与全市37家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息共享、强化工作协同、整合共享资源,建成涵盖抵押贷款全生命周期的“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一是在贷前,银行经授权可联网查询抵押物登记信息、住房套次信息,满足贷款审批需要。二是在贷中,银行和抵押人“一站式”办理贷款面签和抵押登记线上申请,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核通过后向银行发送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并提供办理进度线上实时查询。三是在贷后,实时向联网银行推送在押资产的权属变化信息(查封、新设立抵押登记等),结清贷款后由银行线上单方申请抵押权注销登记,不动产登记机构网上办理,办结后即短信告知抵押人。
  坚持创新赋能,打造覆盖面广、辐射力强、高质量的“网上通办”服务。按照“网上申请、实名认证、电子签名、线上支付、电子证照、电子票据”的模式,积极应用人脸识别、活体检测、证照OCR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政务云等技术,全面推广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并协同财政、银行、CA认证(电子认证服务)等单位,攻克线上支付、不动产登记票据电子化、企业用户认证注册、电子签名等技术难关,打造“线上苏小登·南京E办证”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实现登记信息查询、抵押权登记、抵押注销等事项异地可办、网上通办。
  取得成效
  提升登记效率。截至2022年6月,向金融机构和企业群众提供各类登记信息查询56万次,抵押权登记全程网办6万件,核发抵押权电子证明98万份,推送在押资产权属变化信息152万条,抵押注销登记全程网办37万件。
  缩短办事时限。通过“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企业群众和金融机构可网上办理抵押贷款涉及的全部不动产登记事项,从原来至少跑4趟变为“零跑腿”,节省4个工作日以上时间,办理成本显著降低,服务体验明显优化。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无接触的“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显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上一篇: 金华推出“直通四办”优化“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

下一篇: 浙江推进不动产抵押登记与金融信贷协同办理|优化营...